“二流”毕业生走俏职场 企业多“经验歧视”
- 职场资讯 -
毕 业 生
-
解放日报
-
徐敏
- 更新日期
2007-07-10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学位后培训基地特聘一批企业高层主管为兼职教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培训。聘任仪式后,兼职教授们一起问诊“毕业生觉得就业难,企业又招不到合适人才”之现象。企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大学生就业要树立正确积极的心态,这是“地基”,在此基础上才能“盖楼”,即不断提升能力;同时企业应少一些“经验歧视”,把眼光放得更长远。
“二流”毕业生走俏
某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青湖认为,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从职场新人顺利转变为成熟职业人,与心态大有关系。毕业生应该具备“走楼梯”心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而不是“坐电梯”,希望一步登天。进入企业后,先要学会做人,多观察思考,虚心求教,在此基础上提升工作技能,锻炼创新思维。
如今,“二流”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上日益走俏。不少颇具实力的企业反映,原先他们具有“名校情结”,但后来发现,一些名校毕业生自视清高,对企业忠诚度低,企业辛辛苦苦培养两三年后,刚刚成为熟手,便跳槽了。而“二流”大学毕业生更懂得感恩,更容易知足。
企业莫犯“短视症”
一个例子引起大家讨论:本市一所名校旅游专业硕士生进入某旅行社实习,却没有一个部门愿意要他,认为他“自我感觉太好,但实际操作能力弱,连基本术语都不懂”。企业嫌毕业生派不上用场,此类现象并不少见。
不少企业界人士认为,高校固然应注重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但企业也要把眼光放远,不要犯“经验歧视”的“短视症”。翰博瑞强医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孟凡强指出,有远见的企业关注人才潜质,愿意为新员工培训“埋单”,经企业一手培养的人才容易认同企业文化,更“好用”。
有关人士认为,企业与其抱怨毕业生实践能力弱,不如想想如何设计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流程,倡导资深员工树立起带教、培养新人的责任意识。
校企须共同破解“实习难”
用人单位挑毕业生,越来越注重求职简历上“实习”一栏,但许多大学生感叹实习难。企业界人士指出,高校和有关部门可以探索多种实习模式,如请中介机构运作实习业务,学生可付费参加实习项目,高校教师的科研项目也可吸纳学生加盟。
上海商务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董事长凌进指出,传统的最后半年“放羊式”实习,效果并不好,学生往往比较功利,想的是找工作,而不是如何通过实习提高能力。建议高校在学生大学四年中循序渐进安排实习,让实习更具“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