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保险扩张引发人才之争
- 职场资讯 -
就业动态
-
解放日报
-
- 更新日期
2007-05-31
今年以来,外资保险公司展开了增资竞赛,中英人寿、太平洋安泰、信诚人寿、海尔纽约人寿、中意人寿、三星火灾海上保险(中国)、光大永明人寿等,纷纷获批增加公司注册资本金,增资幅度最大的达到6亿元人民币。其中,中意人寿的注册资本金到19亿元,信诚人寿将资本金增加到14.5亿元,中英人寿注册资本金达到9亿元,接着太平洋安泰注册资本金增加到7亿元,海尔纽约人寿增加到5亿元,三星火灾海上保险增加至2.6亿元。还有一些外资保险公司的增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外资保险公司解释增资的原因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这恰好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新一轮保险市场的激烈角逐已经开始。2004年,当国内保险市场对外资保险放开时,有人惊呼“狼来了”,但那时的外资保险公司只是试水。在两三年的时间里,多数外资保险只是在两个城市设点,无论从业务规模还是市场拓展力度上,根本无法与中资保险抗衡。
可是,在经过对国内市场了解和实践之后,外资保险公司的“狼性”如今终于慢慢显露出来。在他们看来,现在是谋求扩张的最佳时机:政策环境的支持、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都将让外资保险进入收获期。初入中国市场时,外资保险公司主要在北京、上海、广州以及沿海发达地区设置机构,显然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在短暂的平静之后,如今,情况稍有变化,外资保险从中一看到希望,就立刻掀起新一轮增资热潮。当然,增资只是表象,机构扩张并尽快谋求新的发展才是目的。根据有关监管部门要求,开设一家分公司需要增加2000万元注册资金,要支撑全国性布局,承保更多的业务,原来的注册资金已经远远不够。于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外资保险迅速开始了机构大举扩展的步伐,中宏人寿、海康人寿、海尔纽约人寿等都迅速走出上海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布局;有的保险公司还在二线城市重点设立机构,参与市场竞争。
外资保险的积极扩张,无疑让中资保险公司感觉到了压力。尤其在外资保险集中的上海市场上,外资保险的市场份额已经站稳了18%,正在朝20%迈进。因为之前外资保险设点受限,大多数地区中资保险还没有和外资保险短兵相接。可这一次不同了:外资保险将把机构开到有发展潜力的省份、城市的市场上,力求与中资竞争中,多分得一杯羹。
凡事预则立。眼下,外资保险大量增资扩张之举,给中资保险公司带来的决不仅是业务上的压力,更有人才竞争的压力。因为毋须回避,近期外资保险开设分支机构的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从去年的情况来看,有的外资公司不到一年就开设了10多家分公司。新的分支公司成立,自然需要有管理人员和业务员,外资保险公司成立时间不长,扩张速度又这么快,人才资源显然会成为外资保险机构扩张的瓶颈,其最直接、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当然就是从市场上“挖角”。而国内保险从业人员数量近几年增长有限,以寿险营销员为例,自2003年4季度以来,全国保险营销队伍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保险营销员总数一直在140万的水平徘徊。2006年底,几经努力,才好不容易冲到了150多万人。同样,高级管理人员数量也有限。一旦有新的机构进来,原有保险市场的人力平衡就会遭到破坏,从已有的机构扩张情况看,一些地方已经明显出现了无序流动、跳槽成风等问题。而保险从业人员的流动,很容易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引发比如孤儿保单、误导客户退保等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保险业的形象。对此,在外资保险大量增资之时,中资保险不可不防新一轮人才争夺战。